简单来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按照灾害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分为四级:
1. 红色预警:最高级别,一级(特别严重)
2. 橙色预警:第二级别,二级(严重)
3. 黄色预警:第三级别,三级(较重)
4. 蓝色预警:最低级别,四级(一般)
对比分析:
| 特征 | 蓝色预警 (四级) | 红色预警 (一级) |
| :-
| 级别 | 最低(第四级) | 最高(第一级) |
| 严重程度 | 一般性气象灾害 | 特别严重或极端气象灾害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 |
| 紧急程度 | 相对较低,提醒注意 | 极为紧急,灾害迫在眉睫或已造成严重影响 |
| 影响范围 | 可能较小或灾害强度较弱 | 通常范围广、强度极大 |
| 防御指引 | 提醒公众注意,做好基本防御准备(如带伞、减少外出) | 要求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人员立即转移避险,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
| 后果预期 | 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通常可控 | 可能或已经在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危害(如大范围洪涝、超强台风、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等) |
蓝色预警是最低级别的预警:主要是提醒作用,告诉公众有某种灾害性天气即将或已经出现,但影响相对较小,需要注意防范,采取基本的防御措施即可(比如大风蓝色预警时注意关好门窗,收好阳台物品)。
红色预警是最高级别的预警:意味着灾害性天气达到了极其严重、极其危险的程度,预示着或者已经造成了重大灾害和影响。发布红色预警时,和社会会采取最严格的响应措施,要求相关区域可能面临极高风险的人员立即撤离、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全力组织抢险救灾。
毫无疑问,红色预警比蓝色预警“厉害”得多,代表的是最高级别的危险和威胁。 当看到红色预警时,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预警提示和部门的指引行动,确保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