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在烹饪前需要浸泡,目的是让豆子充分吸收水分、膨胀变软,从而缩短煲汤时间、使豆子更容易煮烂(起沙)、并且有助于分解一些不易消化的物质(如棉子糖),减少食用后胀气的可能性。
对于煲汤用途,黄豆的理想浸泡时间通常是:
1. 冷水浸泡法(最常用):
8-12小时:这是最推荐也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就是晚上睡前浸泡,第二天早上或中午使用。这样能让豆子缓慢充分地吸水,达到最佳状态。
最少也需要4-6小时:如果时间有点紧张,至少也要浸泡4小时以上。
2. 温水浸泡法(加快速度):
使用40-60℃左右的温水(不能是开水,开水会把豆子烫熟或造成外软内硬),可以显著缩短浸泡时间。
大约需要3-4小时。
影响浸泡时间的因素和注意事项
黄豆的新鲜程度: 新鲜的黄豆吸水快,浸泡时间可以稍短;陈年的黄豆吸水慢,需要更长时间浸泡。
黄豆的品种/大小: 不同品种大小略有差异,大颗粒的可能需要稍长一点时间。
室温: 夏天温度高,浸泡时间过长(超过12小时)容易有轻微发酵变酸的风险(尤其在温热地区),建议夏天浸泡时放入冰箱冷藏室。冬天室温低,吸水更慢,可能需要更长的浸泡时间或使用温水。
煲汤工具:
普通汤锅/砂锅: 强烈建议充分浸泡(8-12小时),否则需要非常长的煲煮时间才能软烂。
高压锅/电压力锅: 即使浸泡时间不够充分(比如只泡了2-3小时),甚至不浸泡直接用高压锅压,也能在较短时间(通常上汽后压20-30分钟)内煮烂。但对于追求最佳口感和传统小火慢煲的风味,还是建议浸泡。
浸泡后的状态判断: 浸泡好的黄豆,体积会比干豆时膨胀约2倍,豆粒变得饱满圆润,用手捏一下感觉松软无硬芯。
浸泡后的处理: 浸泡豆子的水通常含有一些豆腥味、色素和胀气因子,建议丢弃浸泡水,用清水冲洗干净黄豆后再入锅煲汤。
水量: 浸泡时加入足量的水(水量至少是干豆体积的3倍以上),因为黄豆吸水量很大。
总结和建议
最推荐的方法: 提前一夜将黄豆用足量冷水浸泡(放在冰箱冷藏更安全保险),浸泡8-12小时。早上捞出冲洗干净即可煲汤。
时间不够的选择:
使用温水(40-60℃) 浸泡 3-4小时。
如果只有4-6小时,用冷水浸泡也能达到基本效果。
应急办法(不推荐但可行): 如果实在来不及浸泡,又想用普通锅煲汤,可以先将黄豆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足量水,大火煮沸后关火,盖上盖子焖1小时左右,也能起到一定的软化作用(效果不如长时间浸泡),然后再正常煲汤。
使用高压锅: 可以大大减少对浸泡时间的依赖(甚至可以不泡),但浸泡后的口感通常更佳。
简单来说,为了煲出一锅黄豆软糯起沙、汤水清澈的好汤,提前一晚用冷水泡上黄豆(放冰箱更好),第二天用清水冲洗后下锅,是最省心效果最好的做法。 希望你的汤煲出来香气四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