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1. 酱油本身就是咸的:酱油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咸味(以及鲜味、颜色和风味)。无论是生抽、老抽还是其他类型的酿造酱油,都含有相当比例的盐分(通常含盐量在15%-20%左右)。
2. 放多了酱油意味着已经额外加了很多盐:如果你不小心倒入了过量的酱油,相当于已经加入了过量的盐。此时再添加额外的盐,几乎肯定会让菜肴变得极其咸涩,难以入口。
正确的做法是:
1. 尝味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在考虑任何补救措施之前,先尝一下菜的实际咸淡。如果酱油刚放下去,还没有完全煮开或拌匀,咸味可能还没完全扩散开。
2. 如果咸味确实过重,想办法补救:
稀释法(最常用):
如果是汤、炖菜、卤汁:直接加入适量的热水(或高汤、无盐清汤),然后重新煮沸调整味道。可能需要同时补充一点点糖或其他香料来平衡。
如果是炒菜、烧菜:可以尝试加入少量热水稍微煮一下,让味道融合并稀释。或者,更有效的方法是加入额外的、未调味的配菜。比如多放点蔬菜(土豆块、豆腐、菌菇、笋等吸味的食材)、肉类或豆腐干等,吸收一部分咸味并增加分量。
增甜/增酸法(中和咸味):
加糖:糖是很好的咸味中和剂。少量加入白糖、冰糖或蜂蜜(根据菜式选择),可以有效地平衡咸味,让味道更柔和。
加酸:醋(米醋、香醋、陈醋等)、柠檬汁或番茄等酸性食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咸的感觉。醋和糖结合(糖醋味)效果更佳。
增加“体积”法:除了加水稀释,增加菜肴中不咸的主料或配菜的量,相当于稀释了咸度。
吸收法(适用于汤类):
放入一小块土豆片或几块豆腐,煮几分钟吸收部分盐分,然后捞出弃去。(效果有限,不如直接稀释)
极端情况(最后手段):如果咸得实在无法挽救,只能盛出部分过咸的汤汁弃去,或者将菜分成两份,用一份新的、完全不调味的菜与之混合。
什么时候才考虑放盐?
在酱油放多之后尝过味道,发现咸味居然还不足:这种情况非常少见,通常只发生在:
你使用的是特定类型的、含盐量极低的酱油(比如某些日式白酱油或专门的低盐酱油)。
你做的菜分量非常大,而且酱油增加的咸度被其他大量的无味配料稀释了。
酱油放多了,但同时加入了大量其他无咸味的液体或食材(比如一大锅水,或者很多未经处理的蔬菜)。
在补救过程中(如稀释或增加配料后):经过补救操作(比如加了水、糖、配菜),你再次尝味,发现整体的咸度变得合适甚至偏淡了,这时才极少量地补充一点点盐来达到最终想要的咸度。记住:一定要少量多次,每次尝味后再决定是否再加!
酱油放多了,首要任务是尝味道判断实际咸度。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盐分已经过量,绝对不能直接再加盐。应该立刻采取稀释、加糖/加酸或增加配菜等方法来降低咸涩感。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确定咸度不足),或者是在大幅度补救之后尝味发现味道变淡了,才谨慎地、少量地补充盐分。“先尝后调”是厨房调味的黄金法则! 下次倒酱油时可以用勺子代替直接用瓶子倒,更容易控制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