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它描绘了以下几个核心对象及其融合:
1. 荷塘: 这是空间场景的核心。
荷叶: 着重刻画了它们的形态(田田的、亭亭的、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像舞女的裙)、颜色(绿、碧)、状态(出水很高、舒展、袅娜、羞涩)。
荷花: 细致描绘了它们的姿态(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如一粒粒明珠、如碧天里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颜色(白)、清香(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波: 微风吹过荷叶荷花形成的动态美(一道凝碧的波痕)。
荷塘的水脉: 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荷塘的轮廓: 曲曲折折、有树环绕。
2. 月色: 这是笼罩整个场景的光线与氛围核心。
月光本身的形态(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笼罩下的光影效果(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光与荷塘景物共同形成的光影交错(月光与树影形成黑影、倩影,参差斑驳,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月色营造的整体氛围(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3. 月色与荷塘的融合: 这才是文章最精妙之处和核心描写对象。朱自清并非孤立地写荷塘或写月色,而是重点描绘月光如何笼罩、渗透、改变、美化整个荷塘,以及荷塘在月光下呈现出的独特幽美、朦胧、静谧的景象。两者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荷塘月色”这一整体意境。
4. 周边环境: 作为背景和衬托。
荷塘四周的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的)。
远山(只有些大意)。
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蝉声与蛙声(衬托夜晚的寂静与作者内心的不宁静)。
5. 作者的情感流动: 虽然景物是主体,但作者观察景物的心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寻求短暂的超脱、沉浸在荷塘月美时的暂时宁静,以及最终回归现实的情绪变化,都深深地渗透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景物描写是承载和表达情感的载体。
总结来说:
核心对象: 月光笼罩下的荷塘(包括荷叶、荷花、水脉及其组合)。
特色描绘: 月光与荷塘景物交融形成的独特光影、色彩、氛围和意境(朦胧、幽静、淡雅、和谐)。
本质: 这是一幅“月色荷塘图”,是月光美学与荷塘风韵的完美结合体。作者倾注了大量笔墨来刻画这种融合所带来的视觉、嗅觉和感觉上的丰富体验,这才是《荷塘月色》最核心的描写对象和艺术魅力所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