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是根据组成它们的酸根离子是否含有氧元素来区分的两大类盐:
1. 含氧酸盐
定义: 由 含氧酸(酸根中含有氧元素的酸)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含氧酸根离子)与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盐。
酸根特征: 酸根离子中含有氧原子,如 `SO₄²⁻` (硫酸根)、`NO₃⁻` (硝酸根)、`CO₃²⁻` (碳酸根)、`PO₄³⁻` (磷酸根)、`ClO₃⁻` (氯酸根)、`SiO₃²⁻` (硅酸根) 等。
对应酸: 含氧酸 `(H₂SO₄, HNO₃, H₂CO₃, H₃PO₄, HClO₃, H₂SiO₃` 等)。
命名: 通常称为“`某酸某`”。例如:
`Na₂SO₄`:硫酸钠 (对应酸:硫酸 `H₂SO₄`)
`KNO₃`:硝酸钾 (对应酸:硝酸 `HNO₃`)
`CaCO₃`:碳酸钙 (对应酸:碳酸 `H₂CO₃`)
`AlPO₄`:磷酸铝 (对应酸:磷酸 `H₃PO₄`)
特点: 通常由含氧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很多含氧酸盐在加热时容易分解(如碳酸盐、硝酸盐)。结构相对复杂。
2. 无氧酸盐
定义: 由 无氧酸(酸根中不含氧元素的酸,也称为氢酸)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简单阴离子)与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盐。
酸根特征: 酸根离子就是一个简单的非金属阴离子(或硫离子等),不含氧原子,如 `Cl⁻` (氯离子)、`S²⁻` (硫离子)、`Br⁻` (溴离子)、`I⁻` (碘离子)、`CN⁻` (氰根离子) 等。
对应酸: 无氧酸 `(HCl, H₂S, HBr, HI, HCN` 等)。
命名: 通常称为“`某化某`”。例如:
`NaCl`:氯化钠 (对应酸:盐酸/氢氯酸 `HCl`)
`FeS`:硫化亚铁 (对应酸:氢硫酸 `H₂S`)
`KBr`:溴化钾 (对应酸:氢溴酸 `HBr`)
`CaI₂`:碘化钙 (对应酸:氢碘酸 `HI`)
`AgCN`:氰化银 (对应酸:氢氰酸 `HCN`)
特点: 通常由无氧酸与碱或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结构相对简单。很多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总结区分的关键点:
看酸根是否含氧原子:
酸根含氧原子 → 含氧酸盐 (如 `SO₄²⁻`, `NO₃⁻`, `CO₃²⁻`) → 命名“某酸某”。
酸根只是简单阴离子(不含氧) → 无氧酸盐 (如 `Cl⁻`, `S²⁻`, `Br⁻`) → 命名“某化某”。
看对应酸的种类:
对应酸是含氧酸 (`H₂SO₄`, `HNO₃`, `H₂CO₃` 等) → 含氧酸盐。
对应酸是无氧酸 (`HCl`, `H₂S`, `HBr`, `HI` 等) → 无氧酸盐。
重要提示:
有些盐从分子式上看似乎不含氧(如 `MnCO₃` 碳酸锰),但因为它的酸根离子 `CO₃²⁻` 对应的是含氧酸 `H₂CO₃`,所以它仍然是含氧酸盐(碳酸盐)。
铵盐 `(NH₄⁺)` 也可以形成含氧酸盐 (如 `NH₄NO₃` 硝酸铵) 和无氧酸盐 (如 `NH₄Cl` 氯化铵)。
理解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的区别,对于掌握盐的命名、性质和反应规律非常重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