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是一个含义丰富且颇具画面感的汉字,其核心意义围绕着显著、盛大、明亮(红色)和威严这几个方面展开:
1. 显著、盛大、显耀:
这是“赫”字最常用的含义。它形容事物非常显著、突出、盛大、引人注目。
常见词语:
显赫: 形容权势、名声、地位等非常显耀、盛大。(如:显赫一时,身世显赫)
赫赫:
形容显著盛大的样子。(如:赫赫战功,赫赫有名)
形容显耀、声威盛大。(如:赫赫一时,威风赫赫)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如:赫然在目)
形容令人触目惊心、震惊的样子。(如:血迹赫然)
形容发怒的样子。(如:赫然震怒)
声势赫赫: 形容声势、威望非常盛大显赫。
2. 红色(明亮、炽热):
这是“赫”字较古老的本义或早期引申义。它指像火一样赤红、明亮的颜色,引申为炽热、光明。
来源: “赫”字由两个“赤”(红色)组成,直观地表达了“火红”、“光亮”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体现:
《说文解字》:“赫,火赤貌。” 意思是像火那样红的样子。
可以用来形容太阳(赫日)、火光(赫焰)、朝霞等。
衍生含义: 这种明亮炽热的含义,也为其引申到“显著、盛大”提供了基础(像火光一样耀眼)。
3. 发怒、威吓:
这个用法相对较少,主要出现在古汉语或成语典故中,常与“吓”通假。
来源: 由“盛大、炽盛”的气势引申而来,形容人发怒时气势很大,令人畏惧。
常见例子:
赫怒: 勃然大怒。(如《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即周文王勃然震怒)
赫咤: 大声呼喝,怒斥。
赫然而怒: 形容发怒的样子。
4. 物理学单位“赫兹”的简称:
这是现代用法,纯粹是音译(Hertz),指频率单位。这里的“赫”本身不带含义,只是借用其发音(hè)来对应外文音。
5. 姓氏:
赫也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
“赫”的核心意象是“像火一样红亮、盛大、夺目”。
在现代常用语境中,“赫”最主要的意思是指“显著、盛大、显赫”, 常用于形容地位、名声、权势、功绩等的非凡与耀眼(如“显赫”、“赫赫有名”)。
它保留了“红色/光亮”的古义,但现代单独使用较少,多见于古语或成语。
它有时也带有“发怒威严”的色彩(如“赫然震怒”)。
在“赫兹”中则是纯音译。
理解“赫”字时,抓住其“火红、盛大、耀眼”的核心画面感,就能比较好地理解其在各种词语和语境中的含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