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的核心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极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在金钱浪潮冲击下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异化。以下是几个关键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
主要典型人物
1. 高里奥老头:
人物形象: 小说标题人物。原本是赚了大钱的面粉商人,拥有巨额财富。他一生最大的特点是近乎病态的畸形的父爱。妻子早逝后,他将所有的情感和金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阿娜斯塔齐和但斐纳身上,满足她们一切奢侈的欲望,用金钱铺路将她们嫁入上流社会(一个嫁给了伯爵,一个嫁给了银行家)。随着他为了女儿不断变卖家产,财富日益缩水,他在女儿们心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最终被榨干钱财后,孤苦伶仃地死在伏盖公寓顶楼破旧肮脏的房间里,临死前渴望见女儿一面而未果。
典型性:
父爱异化的典型: 他的爱超越了合理的限度,变成了无条件的物质供给和纵容,用金钱购买女儿的“爱”(或者说孝顺的假象)。这反映了在金钱至上社会里,情感被物化、亲情被扭曲的极端形态。
金钱关系的牺牲品: 他是金钱法则最悲惨的殉道者。他用金钱构建了与女儿的关系,最终也因丧失金钱而被这种关系彻底抛弃。他的悲剧深刻印证了“金钱决定一切”的社会法则。
旧价值观消亡的象征: 他身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手工业者的节俭、对家庭的情感依赖等旧价值观,但在冷酷的新兴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温情脉脉的价值观显得格格不入,注定被碾碎。
2. 欧也纳·德·拉斯蒂涅:
人物形象: 来自外省没落贵族家庭的青年,到巴黎求学,希望通过读书奋斗出人头地。他聪明、有野心,但涉世未深,最初还保留着良知和同情心(如照顾高老头)。在巴黎这个大染缸里,他目睹了上流社会的奢靡虚伪(表姐鲍赛昂夫人的被迫隐居揭示了贵族败给金钱的现实)、下层社会的挣扎(伏盖公寓的众生相)、高老头的悲惨命运,并受到伏脱冷赤裸裸的强盗逻辑的引诱和开导。
典型性:
野心家成长/堕落的典型: 小说描绘了他从一个尚有良知的青年逐步被环境腐蚀、野心膨胀、决心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思想转变过程。他是无数被巴黎诱惑、梦想征服巴黎的外省青年的缩影。
社会腐蚀力量的见证者与实践者: 他既是旁观者(见证了高老头的悲剧、伏脱冷的被捕、鲍赛昂夫人的失意),最终也成为参与者(决心利用纽沁根夫人作为踏脚石)。他代表了年轻一代在金钱社会中的必然选择:要么被淘汰,要么同流合污。
连接社会各阶层的纽带: 他的活动范围贯穿了伏盖公寓(底层)和圣日耳曼区(上流社会),成为小说串联不同社会层面的重要线索人物。
3. 伏脱冷(雅克·柯冷):
人物形象: 伏盖公寓里神秘、强健、目光锐利的房客。他自称是退休商人,实则是在逃的苦役犯,绰号“鬼上当”。他洞悉社会黑暗法则,有一套完整的、颠覆性的社会批判哲学和生存逻辑。他看中拉斯蒂涅的潜力,试图引诱他参与一项富翁泰伊番的独子以获取其遗产的计划(计划让拉斯蒂涅娶泰伊番的女儿维克托莉),并愿意充当执行者。后因房客米旭诺小姐告密而被捕。
典型性:
社会黑暗法则的化身与代言人: 伏脱冷代表了一种极端的力量,他撕破了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赤裸裸地揭露了法律的虚伪、社会的弱肉强食本质(“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他的言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血腥本质的深刻揭露。
反叛者与秩序的破坏者: 他是现行法律和道德秩序的挑战者,企图用犯罪手段实现社会阶梯的跃升(虽然是畸形的),代表了社会中潜在的巨大破坏性能量。
拉斯蒂涅的“魔鬼导师”: 他对拉斯蒂涅的教导,是促使拉斯蒂涅最终下定决心的关键外力之一。他向拉斯蒂涅展示了成功的“捷径”和社会的冷酷真相。
4. 阿娜斯塔齐·德·雷斯托伯爵夫人 与 但斐纳·德·纽沁根男爵夫人:
人物形象: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她们在父亲的金钱供养下长大,极度虚荣、自私、冷酷。婚后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不断向垂死的父亲榨取最后一点钱财去填补情人的债务或满足自己的开销。父亲病危时,她们一个忙着参加舞会,一个因向丈夫要钱失败而无法脱身,都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典型性:
异化亲情的典型: 她们是金钱法则侵蚀亲情的直接体现者。对父亲只有索取,没有回报,将父女关系完全等同于金钱供应关系。父亲的死对她们而言只是失去了一个提款机,而非失去至亲的悲痛(葬礼上只派了有爵徽的空马车)。
资产阶级拜金女性的写照: 她们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中只追求享乐、虚荣,毫无道德感和亲情观念的一部分女性。她们的生活完全被金钱和社交欲望主宰。
小说的主题意义
1. 金钱的万能魔力与人性的异化: 这是小说最核心、最震撼的主题。金钱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
亲情异化: 高老头的父爱用金钱表达,最终因金钱丧失而被女儿抛弃。
爱情异化: 拉斯蒂涅追求爱情(与纽沁根夫人)带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攀附上流社会);两位女儿对待丈夫和情人也充满利益算计。
友情异化: 伏盖公寓里的人际关系冷漠、势利,随房客经济状况而变化。
社会等级流动: 金钱成为打破封建门第、实现社会阶层跃升(或坠落)的最主要工具。小说深刻展现了金钱如何扭曲人性、腐蚀道德、撕裂亲情,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2. 封建贵族衰落与资产阶级暴发户崛起的时代缩影:
鲍赛昂子爵夫人的黯然退场象征着讲究门第血统的旧贵族在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金钱攻势下的必然失败。
高老头(面粉商)、纽沁根(银行家)、泰伊番(靠谋财害命起家的富翁)等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力量跻身上流社会,成为新贵。
拉斯蒂涅作为没落贵族子弟,最终选择融入并效仿资产阶级成功之路(利用女人、攀附银行家),代表了年轻一代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伏盖公寓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各阶层(贵族遗老、小市民、野心家、逃犯)因经济原因混杂居住的微型缩影。
3. 青年一代的幻灭与野心: 通过拉斯蒂涅的视角,展现了初入社会的青年如何从天真幻想走向冷酷现实的过程。巴黎的经历(特别是高老头的惨死)粉碎了他对道德、正义、亲情的幻想,最终接受了伏脱冷的哲学和鲍赛昂夫人的教导,决心以野心和手段征服社会。他的转变极具代表性,揭示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一个试图向上爬的年轻人可能经历的道德沦丧。
4. 社会批判与人间悲剧: 巴尔扎克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描绘了一幅19世纪巴黎社会全景图,对上至贵族沙龙、下至肮脏公寓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高老头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唯利是图社会的悲剧。伏脱冷的失败也暗示了个人暴力反抗社会秩序的无效性。
《高老头》通过塑造高老头(金钱牺牲品/异化父爱)、拉斯蒂涅(野心家成长)、伏脱冷(黑暗法则化身)、两位女儿(异化亲情)等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深刻揭示了一个核心主题: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金钱成为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它无情地扭曲人性、异化亲情、腐蚀道德、重塑社会关系,导致一幕幕人间悲剧。小说也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封建贵族衰落、资产阶级金钱势力崛起的巨大社会转型,以及身处其中的青年一代如何在幻灭中滋生野心的过程。巴尔扎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记录了社会现象,更穿透现象揭示了其背后冷酷的社会法则和人性在金钱重压下的异化状态,使《高老头》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深刻批判力和警示意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