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围魏救赵
典故: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孙膑救援。孙膑提出不直接救赵,而是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今开封)。魏军被迫回援,齐军在其归途桂陵设伏,大败魏军,赵国得救。
智慧体现:避实击虚,攻敌必救,以迂回策略瓦解敌方攻势。
2. 暗度陈仓
典故: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封于汉中。为迷惑项羽,他采纳张良之计,烧毁入蜀栈道,示弱无东进之心。实则秘密派韩信率军从偏僻小道(陈仓古道)突袭关中,成功夺取三秦之地。
智慧体现:明修栈道(佯攻)为虚,暗度陈仓(奇袭)为实,声东击西。
3. 假途灭虢(guó)
典故:春秋时,晋国想吞并虢国,但需借道虞国。晋献公送美玉、骏马贿赂虞君,虞君允诺借道。晋军灭虢后,回师途中顺势灭虞,取回所赠宝物。
智慧体现:以利诱敌放松警惕,一箭双雕。成语“唇亡齿寒”亦源于此(虞国大臣劝谏虞君:虢亡则虞危)。
4. 运筹帷幄
典故:楚汉战争时,刘邦称赞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指张良在军营帐幕内谋划策略,决定千里外战场的胜利。
智慧体现:强调战略家谋定后动、掌控全局的能力。
5. 金蝉脱壳
典故:南宋将领毕再遇与金兵对峙,因寡不敌众决定撤退。他命士兵将羊倒悬,前蹄放在鼓上。羊挣扎时不断击鼓,制造驻军假象,暗中率军撤离。待金兵发现,宋军已远遁。
智慧体现: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巧妙脱身。
6. 草木皆兵
典故: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率大军攻东晋,登城望见八公山上草木晃动,以为皆是晋军(实则风声鹤唳),恐惧中指挥失误,最终大败。
智慧体现:心理战术的威力——疑心生暗鬼,不战而溃敌心。
附:其他智谋成语速览
| 成语 | 人物/事件 | 核心策略 |
|||--|
| 空城计 | 诸葛亮吓退司马懿 | 虚张声势,以险招退敌 |
| 欲擒故纵 | 诸葛亮七擒孟获 | 纵敌归营,瓦解其反抗意志 |
| 釜底抽薪 | 北齐魏收《檄梁文》 |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断其根基 |
| 反客为主 | 郭子仪智退吐蕃 | 变被动为主动,掌控局势 |
这些成语浓缩了古代军事家、政治家的深邃智慧,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形容化解危机的巧妙策略。智谋的本质在于洞察关键、借势而为、以最小代价实现目标,如同《孙子兵法》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