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面本义:清洗尘埃
1. 物理清洁
“涤”指洗涤清除,“尘”指尘土或污垢,组合意为除去物体表面的尘埃。例如:
文言中“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韩非子·说林》),强调器物洗涤后恢复洁净。
唐代韦应物诗“驿径曾冲雪,方泉省涤尘”,描写以泉水洗去旅途尘埃。
二宗教与哲学:超脱俗世
主要在佛教道家思想中,象征脱离红尘杂念:
1. 佛教“拂拭心尘”
源自禅宗“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喻指持续清除内心杂念,追求空性境界。
“离身证涅槃,即是涤尘”,意为脱离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超脱轮回。
2. 道家“清心寡欲”
道教以“涤尘”喻洗去俗世欲望,如戴复古诗句“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表达清扫物质与精神尘埃后的。
三品德象征:高洁自守
古人常借“涤尘”比喻人格修养,强调清廉与坚守:
1. 以物喻德
周敦颐《爱莲说》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涤尘象征身处污浊环境仍保持高洁。
茶文化中“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韦应物),形容茶性纯洁,饮之可洗去俗世烦忧。
2. 为官之道
陆羽《茶经》以“茶性俭”引申为官需节俭克己,如晋代陆纳以茶果待客拒奢华宴席,体现清廉本色。
宋代苏东坡《叶嘉传》借茶拟人:“清白之士,其气飘然若浮云”,颂扬刚正不阿的品格。
四文化意象与自然关联
古人还将“涤尘”与自然景物结合:
桂花“清可涤尘”,喻其芬芳能净化身心;
山泉清风等元素常被用于诗画,表达环境与心灵的共涤,如“幽人栖息处,一到涤尘心”。
“涤尘”在古代既是生活实践(清洁),更是精神修炼的隐喻——从佛道超脱儒家修身到清廉为官,皆强调内外澄明的境界。其核心始终指向:在纷扰中守持本真,以自洁抵达升华。
延伸阅读:
非洲加蓬国家的森林
鱼肚怎么炒好吃又简单的做法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知识点总结
食材_罐头鲍鱼有几种做法窍门
面条卤子都有哪些种
红楼梦中的饮食与人物性格
红色预警厉害还是蓝色预警厉害
风中奇缘中九爷的结局